十二生肖源于何时,今已难于细考。长期以来,不少人将《论衡》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。《论衡》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。《论衡·物势》载:“寅,木也,其禽,虎也。戌,土也,其禽,犬也。……午,马也。子,鼠刀。酉,鸡也。卯,兔也。……亥,豕也。未,羊也。丑,牛也。……巳,蛇也。申,猴也。”以上引文,只有十一种生肖,所缺者为龙。该书《言毒篇》又说:“辰为龙,巳为蛇,辰、巳之位在东南。这样,十二生肖便齐全了,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,且与现今相同。
我国生肖文化,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图腾和殷商时代的干支纪日。十二生肖,生,指人的生年;肖,即类似、相似之意,是中国古人创造干支纪年法后将其与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,即鼠、牛、虎、兔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及传说中的龙对应相配后,发明的一套独特的纪年系统。它蕴含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憧憬,饱含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福喜的寄托之情。生肖既是一个人的出生符号,也是与其相伴一生的吉祥物,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。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,几千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、经久不衰,极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,并在时代的更迭中融入了更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髓,使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在中国十二生肖民俗中,将猴与地支“申”相配大约始于距今2000余年前之先秦時期。
远古之中国,禽兽众多,猴深居山林,机敏伶俐,形态颇与人似,足令先民们联想起自身祖先,对之的敬意之情油然而生。在中国商周時期的神话中,夔(读音:kuí)乃最高祖先神之一。以甲骨文中之“夔”字所见,形象近似母猴。至今中国藏族、傈傈族等少数民族中仍流行以猿猴为先祖之传说。猴头脑聪慧,行动敏捷,心性善良友爱,气质超凡脱俗,极受人们推崇。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在其《九歌·涉江》中有“深林杳以冥冥兮,乃猿狖之所居”的诗句;晋代大文豪傅玄则有《猿猴赋》传也。《吴越春秋》则赋予猴以剑侠身份,出没于山林之中,令唐代浪漫派诗人李长吉发出“见置若耶溪上剑,明朝归去事猿公”的感慨。同时,中国先民又视猴为长者、长寿之象征,古籍《抱朴子》云:山中主人曰“人君者,猴也,猴寿八百岁”,是以“白猿献桃”逐成祝福健康长寿之绘画主题,于中国民间风俗画中屡见不鲜。猴最为光彩之艺术形象,当推中国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中之齐天大圣孙悟空,美猴王上天入海,本领高强。他还具有勤勉奋发,勇敢乐观,坚韧不拔,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,以及身经百战,终成正果的辉煌业绩。
在中国先民的心目中,猴为聪慧、勇敢、欢乐、胜利的化身,猴年乃是福至心灵,精神百倍,合家同乐之年,更是充满活力,催人奋进,战无不胜,大利大发之年。
中国人民银行自1981年开始发行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,该系列已成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史上重要的延续项目,深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青睐,其中多枚佳币曾屡获国内外钱币界大奖。2016年是中国农历丙申猴年,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5年10月16日发行2016中国丙申(猴)年金银纪念币一套。该套纪念币共17枚,其中金质纪念币10枚,银质纪念币7枚,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。